编者按
本科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十余年深耕AIoT领域,David Huang曾任某知名企业研发副总监和产品负责人,现为产品架构师,负责云服务产品的业务分析、架构与落地。2023年春,他选择走进Kepha MBA课堂。
在他看来,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时代,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综合素质与开阔视野更是必需,而真理与品格,是一生的根基。“不交学费给学校,就得交给社会。”他用这句话概括了自己的选择与坚持。对他而言,学习不仅是技能的叠加,更是方向与内在力量的确立。
一、从华为社群到Kepha课堂:一次水到渠成的选择
我报读Kepha MBA,源于一次信任基础上的引荐。推荐人是《华为研发》《研发与创新》的作者、企业研发与创新管理体系咨询师张利华老师——我们同在前华为人社群,相识多年。
我原本就一直想再读一个硕士,拓展知识面和视野,打好基础。但国内读研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准备数学、英语、政治等应试科目,对我来说几乎不可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那么多精力。
Kepha的申请制打破了我的顾虑。这个项目强调理解、实践和应用,以真理为基础,教授们不仅专业能力强,还拥有全球顶尖商学院的背景和跨文化经历。毕业能拿到与校本部同等的学位证书,而学费平价、性价比高。
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获得更好的装备,在这个时代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让视野开阔起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做贡献、发挥价值。这不仅是职业发展的延伸,也是我使命感的一部分。
二、灵活的8周一课:线上学习的节奏与优势
对我这样的职场人来说,Kepha的线上课程安排非常有价值。我曾经上过两门线下课程,刚开始还能适应,但很快就发现,每天白天工作,晚上上课,周末两天全被占满,缺乏运动和社交,时间长了对身心都是负担。
相比之下,线上学习的灵活性让我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依然能留出时间参加朋友聚会、做运动、保持社交。Kepha MBA采取8周一门课程的节奏,相对合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慢慢适应了这种节奏,也找到了平衡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当然,节奏稳不代表轻松。课程需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要真正消化吸收,还需要耐心与专注。“生有涯,而知无涯”,我常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学会分清主次,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地方。这既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对自我管理能力的锻炼。
三、从碎片化到系统化: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挑战
进入Kepha之前,我的知识积累更多是“狗熊掰棒子”式的——学了很多,但缺乏体系。MBA的课程,让我第一次在商业领域建立起系统化的知识架构。
这种转变并不容易。课堂要求大量输出,需要整理、消化、思考,这些才是最耗时的部分,但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我发现自己最初高估了学习的精力储备。除了要完成项目管理、产品规划、能力建设落地等工作任务,还要按时完成课程学习,这是一场对时间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面对挑战,我找到了自我调节的方法——利用GPT解决大约70%的问题,从而减少教授的答疑压力,让有限的面对面答疑机会聚焦在最关键的部分。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也让我在与教授互动时更有准备、更有针对性。
四、职场受益:从执行到全局的思维升级
如果要说收获最大的一点,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思维方式的训练。过去,我的工作更多停留在执行层面,而现在,我学会了在全局视角下去思考问题。
在产品商业化推进中,我开始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框架和数据分析方法——从估值、净现值法,到市场调研的设计,都能找到对应的课堂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用多维度去审视问题:如果只从产品角度看,看到的是功能和技术;但当我站在商业或客户的角度看,问题会更清晰,决策也更有针对性。
在跨领域合作越来越多的今天,这种思维的拓展尤为重要。我常想到谷歌CEO的例子——从技术研发出身,到成为公司的掌舵者,不只是技术积累,更是商业思维的塑造。对我而言,这意味着在技术专长之外,补齐商业视野的短板,让自己在更多场合有发言权和影响力。
五、课堂之外的收获:教授与同学的启发
Kepha的教授们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们不仅有跨文化的背景和丰富的专业经验,而且都非常谦逊、热心。很多教授来自国外优秀大学,有些是终身教授。他们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还会结合自己的经历给我们带来启发。
在学习中,我会遇到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不懂的时候,教授们总是很耐心、友好地解答。有时候我们也会向教授请教生活、职业发展甚至人生选择上的困惑,他们也会尽力给出真诚的建议。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在8周的课程中,教授们会持续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邵教授甚至会主动关心那些学习不太积极的同学,确保大家都不会掉队。那种被关注、被陪伴的感觉,很不一样。
同学之间的互动也很热烈。我们经常就作业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偶尔也会因为理解不同产生分歧,但大多都能及时澄清和化解。记得有一次孙黎教授在线下和一些同学见面,大家面对面的交流,让课堂之外的关系更加紧密。
六、价值观与人生观:真理与品格是基石
在职场上,我们常常能接受到各种技能培训,但我越来越清楚,人生不仅需要技能,更需要品格和真理教育。
我觉得中国的家庭教育普遍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这会限制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缺少智慧。徐院长在课堂上提到的“品格和真理教育”让我印象很深。专业发展固然重要,但它不可能永远是人生的唯一主轴。人的一生会不断寻找意义,而真正能支撑我们走过各个阶段的,是内心的力量、方向感,以及清楚自己是谁、要去哪里。
在这个VUCA的时代,职业的周期变短,不再像过去那样,一个人可能在同一岗位上干一辈子。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行业,这种周期性非常明显。正因如此,我很感激自己能在此时参加Kepha的学习。成长和提升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当你遇到有愿景、有使命感的老师和学校,这段付出就显得格外值得。
我也很清楚,如果没有学习的机会,或者视野不开阔,人的内心很容易枯竭。终身学习不仅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装备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使命。这是我在Kepha收获的最大共识之一。
七、生活另一面:兴趣与灵感
学习之余,我有很多兴趣爱好。户外运动、爬山、读书、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都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我最大的爱好是旅游——走出去、看看世界、接近大自然。
每一次旅行,我都会被不同的风景和文化所触动。有些自然奇观让我意识到,人类其实很渺小,也让我获得很多新的灵感。我也对文化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哲学方面的思考和训练。哲学让我更深刻地看到人性的不足,也让我学会更多地交托与反思。
这些兴趣和经历,反过来也滋养了我的学习和工作,让我保持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
八、给师弟师妹的建议
如果你正在考虑报读Kepha MBA,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非常值得!
你需要准备好付出时间和精力,因为有些课程的作业量会占据你的周末甚至工作日的空闲。但只要你是真心为了学习而来,并且愿意把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你一定会发现,这段学习经历会让你的能力和视野得到极大的提升。
- Kepha 学院网络安全硕士 2024 年春季班学生。
- 毕业于中科院计算所,2006 年开始进入网络安全行业,至今已有十余年工作经验。
- 曾在启明星辰、奇安信等国内大型网络安全公司工作,从事网络安全相关应用软件研发、产品规划、项目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