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Zeng|破碎中的整合(上篇)

编者按

她的人生如一条流淌的长河,每一次转弯都蕴藏着深刻的意义。她的故事是一场充满思索、成长与重塑的旅程。曾经,她的生活平静、安稳。然而,人到中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彻底击碎了这份安宁。痛苦、迷茫与重塑交织,她开始寻找答案,也找到了通往整合的方向。 

Lily Zeng是CIU Kepha学院2022年临床心理辅导硕士的学生。在访谈中,她坦率细致地分享了她从认知崩塌到重建的历程,也回顾了她在信仰与心理学的交织中,如何找到新的诠释,从而完成自己生命的统合。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呈现一个真实的Lily——真实的创伤与觉醒,真实的实践与信心。本次的人物访谈分成了两篇,上篇记录的是Lily的生命重整部分,下篇记录的是她作为独立咨询咨询师到赋能女性成长的部分。 

 

01 认知断裂后的全面溃败:心理学成为黑暗中的微光

Lily Zeng从小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生活一直简单顺遂。曾在一家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的她,围绕文学与文字的工作也让她充满满足感。然而,在她的认知里,女人最重要、最成功的角色始终在家庭之中,贤妻良母才是她最该追求的方向。因此,她全力扶持丈夫、倾注心血于女儿,甘愿做那个默默支持、成全家人的后盾。在她的想象中,生活的画面唯有一家人永远在一起,相亲相爱,白头偕老。体面的工作以及和谐的家庭让她沉浸在这幅自己精心勾勒的画卷中,长达二十年,久久不醒。 

直到家庭的破裂,成为她生命的分水岭。那位曾与她相濡以沫近二十年的伴侣,最终却以陌路人的身份离去。这是一场难以承受的变故,彻底摧毁了她对生活的期待和信念。“我从未想过家庭会破裂,更未想过背叛的可能性。” Lily说这句话时,自嘲地笑了一下,“所以,女儿曾开玩笑说以前的我是过分的天真单纯。”尽管时间已经过去许久,伤痛逐渐愈合,但她的言语间依旧透出努力克制的悲伤与无奈。 

我难以想象她是怎么度过那段时间的。“伤心并不可怕,伤害认知才是最可怕的。”曾以为彼此渗透生命、相互依靠的人,却成为伤害自己最深的人。她彻底地被击碎了, 

就在这片混乱与破碎中,心理学像一缕幽光,为她的黑暗带来些许亮光。Lily开始接触心理学,试图为自己的困惑寻找答案。她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情感、探寻原生家庭的影响,也重新思考婚姻与家庭的本质。无数个无眠之夜,心理学大师的课程录音陪伴着她,那些对人性深刻的解读和全新视角,如同微光透进裂隙,让她逐渐获得对自己的理解,也对他人多了一分宽容。她逐渐明白,痛苦是生命的常态,不应被否认,它是真实的,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她曾经笃信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认知,不过是沙地上的房子,一旦风浪袭来,便轰然倒塌。

02 艰难的向下扎根:他不放弃你,你也不要放弃

心理学的帮助虽然无法完全驱散黑暗,却在关键时刻为她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她开始埋头向内看,试图理解自身的困惑和破碎。心理学像一扇门,推开之后,她发现在认识到自己的有限与局限背后,是对无限与永恒的深深渴望。如今回头再看,心理学只是她迈出探索的第一步,而在更深的黑暗之中,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托住她,使她在跌入深渊的边缘悬停,抵御那股无情的坠落之力。正是这份托举,让她在孤独与无助的境地中,开始聚集前行的力量。 

在不断的思考与求索中,她对痛苦、抑郁、愤怒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们不只是障碍,而是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只要生命继续,各类的体验就不会消失,我们与它们的关系不是对抗或否认,而是理解、接纳、涵容,最终超越。

人人都会经历创伤,但上帝让人经历创伤的同时,也赐下了治愈与更新的能力。那些曾经受过的伤,反而成为激励生命原动力的契机,将破碎的自我重新胶合,使人即使独自前行,也不再孤独。这,才是是生命更深层次的幸福与自由! 

人力的尽头是神力的开始。在一次次孤独中的破碎与追寻,她接触到了信仰。“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熄灭。” 这句话在她最绝望的时刻带来了转机。她回忆起初接触信仰时的情景,略显羞涩却又坦率地自我剖白:“或许几年前,我根本听不进去这些话,因为那时我的生活还算稳定。” 

起初,她对这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主体充满了疑问。然而,现实的苦难让她不得不直面内心的丧失,承认自己对终极爱的深深渴望,并逐渐愿意在这份超越的爱中找到依靠。随着每一次小组聚会的交流,她开始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平静,像微风拂过破碎的心灵。带着对生命创始成终者的敬畏与好奇,她在彼此的分享与照亮中,找到了穿越黑暗的支撑和力量。 

当然,信仰的旅程并非一蹴而就,也未让她的生活立刻变得轻松。她坦言,初期的迷茫与困惑一度让她犹豫不决,甚至想过退缩。然而,她始终没有停止追寻,而那位无形的存在也始终陪伴在她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感受到信仰的真实与可靠。那最初微弱的亮光,逐渐扎根于她的内心深处,内化为一股恒久而强大的力量,支撑着她在风雨中站立,使她的生命拥有了真正的安慰与依靠。 

作为访谈者,我在这一刻感到由衷的敬畏。那超越一切的存在,巧妙地借助各种环境——无论痛苦的历练,还是学科与思想的引领——将属他的人引回到他的怀抱。他是万有的创造者,一切都指向他。当你在经历中被触及、被看见时,你无法不被他那崇高的智慧与全能的权柄所折服。那一刻,你会明白,所有的经历、苦难、探索与尝试,最终都拥有了超越性的意义。

03 在学习中疗愈:走出割裂,连点成线

在决定修读临床心理辅导硕士之前,她对信仰和心理学的认识都不够深刻,接触时间不长,且在角色与思想层面上面临冲突。她坦言:彼时的我缺乏分辨的智慧,听到各种心理学和信仰相争的声音,感到迷茫和担忧。我渴望找到能将这两者完美结合的生命榜样和实践指导,我需要榜样。” 

从初次浏览到决定报名临床心理辅导硕士项目,她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这是她做出的重大决定中最快的一次。“我并非一个轻率行事的人,但当我看到招生信息时,我就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长久以来苦苦寻觅的答案。” 

她认为,学习知识是通向智慧的开启,知识转化成生命智慧,中间需要体验。上天赋予每个人一个人生,是让我们体验,通过体验更深刻地理解真理。在近三年的学习中,她努力实践着这个生命转化的过程,并逐渐意识到,信仰与心理学并不是两条平行的道路,也不是对立冲突的领域。她开始以信仰为根基向下扎根,用心理学为工具,重新看待过往的经历,重新定义自己的生命故事,并为其注入新的意义。 

在学习进程中,她遇见了许多同路人。他们是严格遵守心理咨询伦理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又是将生命牢牢建立在磐石之上的信仰实践者,成为她前行路上莫大的鼓励。另外,课程设置和课堂讨论并不回避信仰与心理学可能存在的冲突与割裂,而是直面这些问题,深度去思考、批判和整合。随着学习的深入,她逐渐看到了不同心理理论背后的哲学基础,也在同学们的讨论中更加明晰如何看待自己的信仰身份和心理咨询师身份。 

当她的心理学学习扎根于信仰之中时,她不再害怕陷入哲学思辨的漩涡,而是充满信心地说:“我不再害怕思想的割裂与角色冲突。信仰帮助我对心理学的理解更加全面,也让我在具体的助人工作中更加稳定和自信。” 

在她看来,人类探索世界的本能是创造者所赐予的礼物。她进一步解释道,心理学与科学、艺术以及哲学一样,都是人类观察与思考的智慧,而人类的智慧,只有当祂将世界奥秘揭示给我们时,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学习心理学越久,对人性越理解,就越发现,心理疗愈的根本是爱,而这一切最终都指向那位创始成终者,引领我们归向他,并顺服于他的主权。 

“想清楚这些之后,我不再困惑,也不再担心自己专注于心理学是否意味着‘拜偶像’。真正的偶像崇拜,是将生命的主权交给偶像。而在真理的引导下,通过心理学探索世界和人性,既能认识自己,也能更加认识造物主。这并非是对世俗学科的崇拜,而是造物主所喜悦的探索之路。

04 从破碎到重建:生命的整合与希望

Lily Zeng的人生故事,是一个从破碎到重建的过程。每一次痛苦都成为成长的踏板,每一段破碎都被整合进新的生命叙事。心理学为她提供了通往理解的钥匙,而信仰则成为她重建生命的根基。 

在访谈中,她深情地说道:“每一位来访者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需要被看见被理解,在人生某个阶段,需要有人与他们同行,陪伴支持,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这句话不仅是她对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解,也是她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 

从认知崩塌到生命整合,从失落到深渊到重新燃起希望,Lily Zeng的经历向我们证明:即使在最深的孤独中,爱与光明依然存在。她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回应了痛苦的意义,也为其他人点亮了前行的道路。 

未完待续······

【声明】本文的信息由访谈对象本人提供,咨询案例为经过改编或合成,未涉及任何实际来访者的隐私。本访谈内容旨在分享心理学学习与实践的多样性,不代表受访谈的实际咨询水平或服务效果。如需了解更多关于Lily Zeng的咨询理念,可通过其个人公众号【同行客栈】联系。本文仅为经验分享,不构成具体服务推荐或保证。 

作者简介

2022 年 CIU 成立 Kepha学院 (The Kepha Institute)。Kepha一词是矶砝 (Cephas) 的亚兰文形式,其原意为磐石。我们使用这个名字,是希望毕业生能够成为转化社区的坚固基石。该学院的主要功能是整合本校已有的国际项目,在行政上统一管理,并进一步优化发展、协同运作。

Kepha 学院秉持以寻求真理为根基的世界观,致力于培养关爱他人、热心公益且才能卓越的社区领袖。为了达成这个使命,我们组建学术项目,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敏于思辨、建造品格、学习专业技能、提升综合能力。

Kepha 学院致力于在文学、哲学、教育、商业、心理学以及其他正在筹备的学科中传授技能,培养诚信正直、学有专长的人才,传播真理,建造社会。

欢迎申请 CIU kepha 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