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恩|在数字社会之下,筑牢看不见的地基 ——CIU Kepha学院网络安全项目介绍

若以上线路影响观看体验,请切换到“国内线路”观看

编者按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网络安全正悄然成为支撑社会运转的隐形基石。面对飞速演化的技术挑战与持续扩大的人才缺口,哥伦比亚国际大学(CIU)Kepha学院网络安全硕士项目应运而生。我们特别邀请到项目主任陈杰恩教授讲述他对行业的洞察、对教育的坚持,以及将如何带领学生在技术与信念之间,筑牢那坚如磐石的根基。 

01 数字时代呼唤网络安全守护者

大家好,我是陈杰恩,是CIU Kepha学院网络安全硕士项目主任。很高兴有机会分享我对网络安全行业的理解、人才培养的理念,以及我们项目将如何帮助不同背景的学习者进入这一领域并学有所成。我也想谈谈自己作为项目主任的使命与愿景。 

在我看来,网络安全是整个数字社会的地基。我们日常所依赖的交通系统、金融服务、云端通信,背后都是高度复杂的数字基础设施。一旦这一基础遭遇攻击或失守,整个系统将面临瘫痪的风险。就像房子的地基,网络安全虽然平时不显眼,却支撑着整个数字世界的正常运转。 

我们每天享受手机支付、远程医疗、智能家居等便利,这一切都仰赖安全的数字环境。而守护这一环境的,正是成千上万的网络安全工程师。他们虽鲜少被看见,却在无声处维系着整个社会的信任与秩序。网络安全,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责任。 

这份责任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全球网络安全人才的短缺已达历史高点。据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协会(ISC)发布的《Cybersecurity Workforce Study 2023》报告,全球网络安全岗位缺口超过400万人,亚洲地区尤为紧张。中国作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的人才大国,也面临巨大挑战。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网络安全人才实战能力白皮书》预测,到2027年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将达327万,而高校每年培养的人数尚不足3万。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网络攻防的格局。AI的介入,使得攻击者可以批量生成极具欺骗性的钓鱼内容,自动寻找系统漏洞,甚至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攻击。网络威胁变得更快、更广、更隐蔽,传统的被动式防御越来越难以为继。 

面对这一趋势,网络安全人才不仅需要技术力,更需要快速响应的能力和系统性的思维。教育系统必须迅速应对,不只是“跟上”,而是要“带出”能够主动引领的安全人才。在Kepha学院网络安全项目中,我们深知课程不能静止——必须与技术演进同频,持续迭代。正如我常说的那句话:“网络安全可能看不见,但它从未缺席。”

02 多元路径与职业可持续性

网络安全作为一门高度应用导向的技术领域,具有显著的职业延展性。从大型互联网公司到银行、医院、政府部门,乃至非营利组织,几乎所有机构都需要网络安全人才。与一些对体能或年龄要求较高的技术岗位不同,网络安全更依赖逻辑思维、实战经验,以及对威胁的敏锐洞察,因此对年龄和背景展现出更强的包容性。 

我接触过许多网络安全同行,他们在35岁甚至更晚的阶段转入这一行业,依然取得了稳定而长远的发展。只要保持学习热情与动手能力,网络安全是一条可以长期深耕的职业路径。甚至有从业者将漏洞挖掘作为副业,通过全球众包平台为企业发现安全隐患,获取报酬。这不仅拓展了技术视野,也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收入来源。 

Kepha学院网络安全项目正是希望回应这种结构性机会背后的教育需求。我们深知每位学习者都有不同的起点与背景,但都可以在适当的支持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点。通过系统课程与实战训练,项目致力于帮助不同阶段、不同路径的学习者,不仅进入网络安全行业,更能在其中持续成长、积累声誉、实现长期发展。 

03 人人可入门,精通需坚持

许多人初次接触网络安全时,常会担心自己没有技术背景、不懂编程,是否能学得会。我想说网络安全的大门始终向所有有心者敞开。只要具备好奇心和持续学习的意愿,即使起点不同,也能一步步追上节奏。 

真正的挑战并不在“能否入门”,而在“如何走深”。网络安全领域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具、新漏洞层出不穷。你可能前脚刚掌握了一种防护方法,后脚就要面对一种全新的攻击手法。终身学习,不只是理想主义的口号,而是这个行业的基本生存策略。 

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卡顿、挫败和焦虑。尤其是线上学习缺乏即时反馈时,困难会被放大。我记得有一位学生因为一次作业卡住迟迟无法解决,就中断了课程,我感到十分可惜。我常对学生说——碰到难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提问、不愿攻坚克难、不能坚持。 

Kepha的网络安全项目之所以重视陪伴式教学,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卡关期”挺住、熬过。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教授、助教和同伴之间保持持续互动,不仅在技术上提供引导,也在人际支持上给予力量。很多学生都经历过“突然就开窍了”的时刻,那往往是在熬过一段模糊与挣扎之后,知识与能力真正内化的结果。 

我对学生只有一个朴素的期望——保持好奇,持续学习,不轻言放弃。因为技术可以学,工具可以补,但学习者自己的韧性和投入是无法替代的。那些最终真正热爱网络安全的人,往往就是在一次次解题与突破中确认了自己的热情,也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与信心。

04 Kepha学院网络安全项目的独特之处

Kepha学院网络安全项目的课程理念可以归结为四个关键词:前沿、扎实、陪伴、多元。关于“陪伴”与“多元”这两点,我在前面已有所提及,这里想更具体地谈谈我们在课程设计上的两个核心导向:一是紧贴技术前沿,二是注重系统性训练。 

首先,我们的课程内容始终与真实工业世界同步。安全领域的技术更新非常快,新型攻击手法和防护技术不断涌现。我们的项目在课程迭代上保持高度灵活性,确保学生接触到的是当前一线企业正在应对的问题。例如,我们正在规划建设云端的线上实验室,将 Hack The Box、360 攻防平台等线上靶场引入教学,并通过模拟CTF夺旗挑战、AI攻击行为分析等案例,让学生在真实感与主动防御的训练中建立安全思维。这些内容不仅紧贴一线企业所需,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动态应变”的专业判断力。 

同时,我们特别强调基础能力的训练与系统性思维的建立。教学过程中,老师会通过真实案例引导、系统讲解与动手实验的结合方式,帮助学生从“知道”走向“会做”。许多学生反馈,这种训练不仅加深了对原理的理解,也显著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思维链条。 

我们希望学生获得的,不只是几套操作技能,而是面对技术不确定性时的应变力与学习能力。课程的终点不在于工具掌握,而在于建立一种“应对未知”的内在节奏。 

我们项目的目标从来不只是让学生“顺利毕业”而已,而是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持续进步的网络安全从业者——既有技术判断力,也有场景感知力,真正能在未来多变的世界中站稳脚跟。 

05 我们的使命与愿景

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在一所强调人文责任的高等学府教授网络安全课程。对我而言,这不仅是职业选择,更是对时代呼声的回应。 

事实上,我一直在一所技术公司从事人工智能的工作,也曾考虑继续走研究型学术路线。但我更关心的是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越发复杂,我们不能只培养工具的操作者,更要塑造有判断力、有底线的人。 

我始终相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和信念的形塑。我们项目的设立就是这样一次现实导向的尝试。我们希望培养出的学生能在高速变化的世界中不迷失方向,在复杂模糊的局势中保持清明,在面对诱惑与挑战时守住人性良知的边界。 

                                                                                 陈杰恩教授与学生线下交流

我记得一位学生在入学时几乎对网络安全一无所知,连最基础的命令行操作都不熟悉。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每次课程后她都会主动找助教讨论,弄懂每一个细节。起初只是模仿脚本,后来可以协助团队识别漏洞,最终,她主导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扫描与报告系统。她不是“天赋型”的学生,但她的坚持、求知欲和反复打磨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人挖掘潜能、点亮自己的过程。  

我常说,教育不是塑造完美的人,而是点燃愿意走下去的光。 

如果说Kepha学院网络安全硕士项目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不是它教了多少工具,而是它尽力守住了一个信念——愿每一位走出这里的学生不仅能做出技术上的贡献,也能在团队中带出信任与协作;愿他们的判断不是出于恐惧,而是出于初心和使命;愿他们所掌握的技术不成为炫技的利器,而成为守护他人、护卫公义的能力。